中国虎网 2013/11/25 0:00:00 来源:
未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对外公布。《决定》明确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次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但是,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得太长。
虽然政策具体实施时间未定,但相对于《决定》中涉及的其他改革措施,如国企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房产税改革等,“单独二胎”政策有望率先落地。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单独二胎”政策启动将带动相关消费需求,对相关行业是一个发展机遇。“单独二胎”放开有望在5年内新增750万新生儿,这些新生儿在2015~2019年将带来上千亿元的市场消费。
有望成最快落地的政策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预计该政策可有效较快执行。
国家此次切实落实“单独二胎”政策,一方面源自我国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则源自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从生育水平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分别从1978年的18.25%和12%,降低至2011年的11.93%和4.79%。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TFR),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名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而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孩子数在2.1时,人口数量能稳定发展。
国务院组织展开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的总量峰值应该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给出的数据是1.6。但是,《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的TFR只有1.18,最低的北京只有0.71。
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2011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约14%。家庭规模持续缩减,独居老人的比例提高,家庭的传统功能有所弱化。
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施,使新生婴儿减少,劳动人口所占比例扩大,不用养孩子钱就可以拿去消费促进经济,人们也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这种利益被众人称作“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我国吃了30年,也是中国发展奇迹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照此前的TFR数据计算,我国在2013年就已经飞速进入人口负红利了,比全球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日本(TFR=1.39,世界银行数据)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放开二胎,也被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的主要手段。
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出来混,迟早得还”。中国实施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像“硬币的两面”,中国在控制住庞大的人口规模时,也逐渐出现人口老龄化等棘手问题。
此外,相对于《决定》提到的其他改革措施,“单独二胎”政策实施阻力较小。
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单独二胎”政策有望成为《决定》中最快落实的政策,与此相关的上市公司也有望最先启动上涨行情。
母婴消费五年将增1125亿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无疑将给母婴消费市场带来一片新商机。
记者认识的一位朋友刘女士,她的宝宝已经一岁了。她告诉记者,她前段时间买了一套感温小鸭子系列,小鸭子除了感温以外,还是陪宝宝洗澡的玩具。这样的玩具在10多年前是普通家庭不敢想象的。
从前婴儿的主要用品,主要是“奶瓶尿布”模式。如今,婴儿用品种类繁多,如婴儿沐浴露、润肤露、澡盆、推车、摇篮、玩具等。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