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医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医疗改革,走出了一条全民免费医疗的成功之路。
正解
提供印度“免费医疗”的公立医院实际上是医药短缺、设施落后、病人无法得到良好救治的代名词。而印度近80%的医疗服务,是由私人机构和慈善机构提供,这一比例超过美国、法国、日本和英国,高居大国之首。
德里公立医院设施落后医药短缺,是印度“免费医疗”的实施者。
你很难用一个简单词汇总结印度医改的结果,它就像这样国家本身一样,充满了割裂与矛盾。
印度的公共医疗系统,构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免费医疗”体系,但真正解决大部分印度人医疗需求的却是私营医疗部门。
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利益分配的最合理化,印度医改则用它的逻辑与方式,为世人带来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发展标本。
A面
公共医疗“看上去很美”
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艾洛克(ElokSingh)俯身将听诊器贴在眼前这个中年男人消瘦的背部,之后潦草而迅速地在处方上写下诊断结果和建议用药,全过程不超过三分钟。
艾洛克是RamManohkarHospital的内科主治医生。等待他诊断治疗的病人从诊室排到医院大厅,一眼望不到头。书写处方的艾洛克,就像是流水线上拧瓶盖的机器,几乎连和我说话的时间都腾不出来。
作为一家公立医院,RamManohkarHospital承担着印度政府对普通百姓最大的“实惠”免费医疗。
1949年印度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只要身处印度,到公立医院看病除了药费,挂号费、检查费、就诊费甚至包括营养餐都免费。
然而,公立医院严重“供不应求”。在艾洛克看来,公立医院已经是医药短缺、设施落后、病人无法得到良好救治的代名词。
缺医少药的“免费”医疗
艾洛克一天工作8小时,在这8小时里,他往往需要接诊100多名病人。这就意味着,就算不用喝水、休息,像陀螺一样连轴转,他能分给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也不超过5分钟,“这么短时间,又怎么够好好医治一个病人呢?”
对于这样的现实,艾洛克也很遗憾,“政府在公共医疗上的投入十分有限。”
据统计,印度目前是全球人均医疗费用投入最低的国家,医疗卫生投入低于GDP的1%,全国的公立医院仅有17.5万张病床是处于使用状态。这对于拥有超过12亿人口的大国,无疑是杯水车薪。
资金缺乏的另一个恶果是药物的匮乏,抗菌素种类十分有限,许多医生都只能开了处方,让病人自己去药店买药。
公立医院也很难吸引好医生。艾洛克的同事默罕默德(Mohanmmed)是一个有25年从业经历的资深肿瘤科医生。如果在私立医院,这样的资历,足够让他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但在公立医院,他的月薪仅有100美元(约650元人民币),迄今仍住在贫民窟。
“待在公立医院,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但社会很现实,如果政府不能通过有效的改革,扭转现在的局面。”艾洛克无奈地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