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2/9/15 13:25:46 来源:
未知
上渠道买到GNC产品”。
令人担忧的是,国外的制药企业和医药合资企业也纷纷瞄准并伺机进入保健品市场。笔者了解到,目前杨森已有15个保健品,以日化著称的P&G也准备了16个保健品,大牌的辉瑞公司有24个保健品批文,赛诺菲日前高调宣布,在澳洲保健品公司拥有4个品牌的保健品。目前获准进入中国(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约有650种左右,随着外国保健品品牌的大举进入,无品无牌只会牺牲品质打价格战的中国大多数保健品企业将不堪一击!
大厂“优生优育”
中国保健品企业的市场机会在哪里?笔者认为,首先要保证品质绝对过关,甚至高于一般产品,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就别奢谈突破。
第一条突围路径是塑造品牌,实施单品突破。大保健需要大品牌。有人预测,保健品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达4500亿元,但缺乏大品牌。目前的保健品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这个行业需要大型制药企业的资本介入,需要大品牌制药企业引领行业,重塑中国保健品的大品牌形象。业内先知先觉的广药集团、天士力集团、同仁堂等都已经开始在保健品领域和大健康产品领域耕耘了。
目前的保健品企业都是大保健全品类产品运作,按照这样的营运模式,谁都不具备优势,谁都没有差异化,且给药店做高毛利主推产品的结果是导致生产企业无力运作品牌,到最后还是依靠低价格竞争,价格竞争到最后就是品质竞争,就会发生像问题胶囊事件一样的结局。
上一页12下一页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保健品企业如何临危制变
十大评选人物访谈热点事件更多>>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