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今日新闻 > “医生防暴指南”引骂声一片 加深医患矛盾

“医生防暴指南”引骂声一片 加深医患矛盾

中国虎网 2012/5/31 13:51:15 来源:  2012-05-31 中国青年报 
生意社5月31日讯    手机设定好医院保卫处及公安部门一键呼出的快捷键。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上班时可以穿轻便运动鞋。事中,涉事医生可使用周边顺手物品正当防卫,如利用钢制病历夹抵挡和防护砍刺。如应对时间充裕,可及时脱掉白大褂,混在人群中,迅速脱离现场,以躲避伤害   这些医生群体为自己打造的防暴贴士,有一个专业名称《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2011-2012)》。去年11月初,它首现国内最大的医生网上社区丁香园时,曾引起非议不断。   而今天,丁香园发布新浪微博宣称,该《指南》已被英文版知名学术杂志《美国医疗质量杂志》接收,不日发表。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国外审稿人认为,《指南》的一些建议与美国推荐的医患交流方式相符。   实际上,这个《指南》在促进医患交流方面着墨颇多,可惜被诸多媒体忽略。丁香园创始人、《指南》的执笔人之一李天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南》的初衷是当医生面对杀医、袭医等暴力时,能最大限度减轻损失。指望一个《指南》来化解医患矛盾,这已经超出了它的功能范围。   医疗场所暴力频现,促《防暴指南》出台   李天天告诉记者,丁香园制定这个《指南》的初衷,是在系统地对2000年以后发生的医疗场所暴力事件进行回顾后,发现暴力令医生们触目惊心。   于是,2011年9月起,丁香园萌生了给医生制定一个《防暴指南》的想法。希望通过这个《指南》,让医务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明白应对的基本策略,避免无谓的损失。   李天天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尽管《指南》2011年11月才发布,但征集建议用了1个多月,征集的对象就是丁香园网站的广大医生会员。到10月下旬,总共有2000多名医生提出了建议。他说,我们从中去掉重复的,去掉一些不实用的或缺乏可操作性的,保留了32条。最后由网站副主编冯志华和我执笔,做成了这个《防暴指南》中国版。   记者看到,该《指南》分为事前防范、事中应对和事后处理三部分,贴士十分详细。   在事前防范中,《指南》提出,医生应和患者多沟通,让其了解,很多疾病还没有完美的治疗方案,不应过于强调所谓的医学奇迹,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礼貌修养等。对医院,则建议每个诊室和办公室的桌下安装隐蔽的紧急呼救按钮。医生值班时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对大门。   在事中应对部分,《指南》指出:对故意挑刺的人,首先也要以理服人,耐心解释。如果事态恶化,无法控制,应及时报警或通知医院相关部门。如果不幸被医闹暴徒等围缠,有条件的应果断采取正当防卫措施。在逃离或抵挡过程中,应注意身上配饰如眼镜、项链、戒指等带来的二次伤害。   事后处理部分还给医院宣传人员提个醒。暴力事件发生后,医院宣传人员要保存好现场照片、伤痕照片和监控视频,同时,医院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外界披露真相。   医生赞实用,媒体多质疑   耐人寻味的是,这份《指南》在网站上挂出后,遭遇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概括起来,就是医生反响非常积极,大家普遍认为《指南》的实用性非常强;而媒体质疑的居多,认为医生学防暴,不如先用心看好病。李天天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记者在丁香园网站上看到,《指南》下面的医生留言中,称赞者众多。其中,某肿瘤综合科医生戏谑地留言称:太实用了,应该让各级医疗行政部门传达全卫生系统认真学习,就像学习业务一样去认真学习,而且要定期考核。防患于未然!   还有医生半开玩笑地建议:能否发动有才艺的战友制作漫画版?更符合读图时代、平易近人的特征。   但在媒体上,《指南》遭遇的是一片骂声。   让李天天记忆犹新的是,脱下白大褂,混在人群中,迅速脱离现场这条,被解读为走为上策,引起的质疑最大。   当时的非议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这份《指南》就是废纸,无法缓解医患矛盾;另一种说法是,《指南》夸大了医生的防范心理,加深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他告诉记者。   对于第一种说法,其实《指南》的制定目的并不是化解医患矛盾。这份《指南》的应用场景,是当数十名暴徒手持钢管木棍,站在医院门口,叫嚣着见到穿白大褂的就打时,医务人员应该如何躲避,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而对于《指南》加深了医患矛盾的说法,李天天更不同意。打个比方,《女子防狼术》是另一种形式的《防暴指南》,里面除了告诉女性如何躲避外,也传授了很多杀伤对手的技巧,但没人说《女子防狼术》加深了男女矛盾。李天天说,医生防御的不是患者,而是手持凶器的医闹和暴徒,《指南》自始至终强调的是沟通、躲避、安抚这三个关键词。   在丁香园网站,记者看到,不少医生留言认为,个别媒体明显忽视了《指南》的事前防范部分,而更关注事中防范的诸多细节。其实,这些细节毫无夸张之处,很多细节都是医务人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验。这部分内容可能更吸引眼球,但被偷换了概念。李天天说。   我希望《指南》是一张废纸,永远用不上   如今,通过丁香园出示的用稿通知信,中国青年报记者确认,这一《防暴指南》在翻译成英文版后,5月29日已被《美国医疗质量杂志》接收,即将发表。   值得注意的是,稿件的评审人之一在评审意见中认为:《指南》中的一些条款很有创造性。另一评审人指出:《指南》是对中国医护群体的一个贴心之举,其中一些建议与美国推荐的医患交流方式相符。   所谓一些建议,我相信审稿人特指的是《指南》的事前防范部分。李天天向记者分析,在这部分,我们强调医患之间应该加深沟通,医生注意礼貌修养等。《指南》强调,事前防范可将恶性事故消弭于萌芽之中,是避免医疗场所暴力行为的最有效措施,但这部分经常被媒体忽略。   坦率地说,国内很多医务人员在沟通方面确实存在问题,这和我们的医疗教育缺乏人文素养培训有关,医务人员只见病、不见人的陋习还广泛存在。相比之下,美国同行做的确实比我们好得多,但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是非常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说。   在丁香园的医生们看来,《指南》的出台既及时,又有几分无奈和苦涩。   一网名为放飞梦想的消化内科医生在《指南》后面写下了这样的话:《指南》很详细周全,但中国医生要学习这个《指南》,不知是医生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李天天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对这份满是苦涩的民间智慧,他们真心希望这只是一张废纸,永远用不上。(记者王梦婕)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