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今日新闻 > 中药成分是否带毒 关键在用药方式

中药成分是否带毒 关键在用药方式

中国虎网 2012/4/23 13:47:00 来源:  2012-04-23 和讯网 
  生意社4月23日讯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发表报告,宣称在中国传统药材中发现有毒物质,其中包括有毒植物、过敏素和濒危动物的器官。报道称中国人在制作药物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非常复杂的混合。其中一些中药含有麻黄和细辛,而细辛是带有剧毒的植物,过量使用会引发很强的副作用,但这些中药的包装和说明书上没有注明药物的毒性有多大。   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周超凡表示,传统医药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2000多年的经验和积累,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以麻黄和细辛为例,中国使用这两种药历史悠久,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炮制、配伍等技术手段使其达到增效和解毒。对有毒物质的驾驭,主要是用药的人是否能够正确使用,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对症下药,做好配伍工作,再叮嘱患者需要注意哪些禁忌,如不可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   在使用有毒药物的时候,还应当权衡一下利弊得失,当利大于弊的时候用,反之则不用。周超凡说。   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钱忠直教授说,我国对中药是按药品管理的标准,其他一些国家是按照营养食品补充剂的标准管理,管理标准不同,这就难免出现错用现象,一旦出现问题,便会认为中药不好。细辛确实含有有毒物质,但只分布在茎叶部位,根部并未检出含有有毒物质,我国国家药典规定,细辛只可使用地下部分。钱忠直说。   对报道中提到的这些中药的包装和说明书上没有注明药物的毒性有多大,周超凡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般来讲中药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与西药相比要轻一些,少一点,但中药确实存在毒副作用,不能麻痹大意,应当引起警惕,厂家应当负责任地告诉公众有关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