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今日新闻 > 中国将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深入推进医改

中国将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深入推进医改

中国虎网 2012/2/15 13:49:58 来源:  2012-02-15 半月谈 
  生意社2月15日讯       医改攻坚进行时   编者按:不久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落实取消以药补医相关政策,今年在300个试点县先行推开,力争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十二五时期必须理顺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以药补医。   自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经过各方不懈努力,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三年改革实践和成效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所确定的我国医改的目标、方向和原则是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是可行的,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而即将全面实施的取消以药补医相关政策,更是将医改进一步深入推进的关键措施。(《半月谈》2012年第3期)   取消以药补医是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   专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取消以药补医,是公立医院改革、让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的关键。以药补医存在哪些问题?取消以药补医的时间表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取消以药补医将给百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记者:最初国家为何要推行以药补医?   李玲:以药补医从1954年开始实施,当时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对医疗机构进行全额或差额补贴,同时允许医疗机构将药品价格的15%加成留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政策并未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当时医务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负担,收入和医院收入没有直接关联,医院没有分配收入的权力。80年代后期,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公立医疗机构引进了一些市场因素。   记者:以药补医政策现在存在哪些问题?   李玲:首先,以药补医使得医院收入与药品收入直接挂钩,直接刺激医院通过多开药增加收入,不规范的诊疗行为难以避免。其二,以药补医是导致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度用药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升高。医院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重达到50%,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20%。其三,使一部分原本有技术、有能力为百姓服务的白衣天使失信于民,恶化了医患关系。其四,在以药补医政策下,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和医院都没有动力主动降低成本,医院倾向于卖贵药、用贵药,大量资金消耗在药品流通环节的不正当竞争中,不利于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落实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制定这一时间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李玲:我认为主要依据是医改的整体进程和地方的实践经验。2009年的医改方案就已经提出公立医院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同时,近年来政府卫生投入和医保水平不断增加和提高,为取消以药补医创造了条件。距2015年还有3年,从地方经验看,时间比较充足。   记者:国家将首批300个试点全部选在县一级医院,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玲:县级医院既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龙头,又是公立医院体系的网底,承上启下。县级医院的数量占全部公立医院的一半以上,承担着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危重急症病人抢救的任务。相对大医院,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较低。把县级医院作为改革突破口,既能最大范围地解决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又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积极性,并为城市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积累经验。   记者:取消以药补医,是否意味着国家在财政上要加大投入力度?除此之外还应有哪些配套措施?   李玲:国家财政投入是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实施的关键。首先,取消以药补医,应加强中央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同时发达地区可以配套,欠发达地区由中央转移支付。   其次,转变投入方式,着力提升医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这几年医改的投入虽然增加了,但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投向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中,医务人员还需要靠创收来挣钱,以药补医的机制没有扭转。   其实从总支出上看,取消以药补医不会大幅增加财政负担。因为当前的医疗费用,大量消耗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上,如果取消以药补医,节约的这部分费用就可以直接作为医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从基层医改的实践来看,取消以药补医后,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应该是三部分:国家财政、医保和服务收费价格调整。当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已达5%,相当于中等发展国家的水平,只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支出水平是可控的。   另外,为配合取消以药补医的相关政策,财政、医保和卫生部门要形成合力,彻底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在医疗机构建立竞争性人事制度,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   记者:一些地区已经采取了取消以药补医的措施,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李玲:从目前情况来看,老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医生用药行为得到了规范,过度用药问题得到缓解。我们在安徽调研发现,取消以药补医,对缓解看病贵、看病难起到了很大作用,医疗费用比以前下降了30%~40%。   当然,尽管基层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现在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还相对有限。如果十二五期间国家能够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相信百姓会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记者吕诺)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