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风云人物 > 张敬礼:药品广告审查出新法 违法广告重罚

张敬礼:药品广告审查出新法 违法广告重罚

中国虎网 2009/12/25 8:27:11 来源: 未知
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用中医治疗?

  多位治疗糖尿病的中医专家认为在任何时候使用中医药配合治疗都是适合的,但临床观察显示以下五种情况疗效更为显著:

  1.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一部分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一部分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的发生率。

  2.轻中度2型糖尿病

  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可以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3. 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

  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西医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可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4.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的剂量

  西药降糖的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西药剂量比较大,而长期大剂量的使用西药必然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时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在方药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5.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见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证实,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采用补益肝肾、舒筋通脉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神经病变症状。

  中医专家的三个提醒

  1.不要擅自停、减西药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部分中药确实存在一定的降糖作用,但降糖的强度和西药是无法相比的。所以不能在使用中药后擅自停用或减用西药。正确的方法是,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2~4周后,根据血糖的监测情况考虑是否减少西药的用量。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看中医服用中药后,而自行停用西药,导致血糖升高,影响了病情的控制,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另外,临床上确实可以看到在使用中药后逐渐减少最终可以停用西药的病例,但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多,本身血糖也不太高,而且是在长年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并不是单独使用中药治疗的结果。(编者提示:中药和西药的服药时间要间隔30分钟以上。)

  2.不要擅自使用偏方和验方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至今还在临床广泛使用,同时在民间还流传着大量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和验方。对此,专家认为,有一些方药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效果绝对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有一些方药根本就没有经过临床大量使用,只是自行标榜为“验方”,疗效非常没有保障;还有一些方药含有剧毒成分,使用起来非常危险。由于生命只有一次,广大患者切不可抱着侥幸心理,“以身试药”,以免发生危险、造成悲剧。因此,专家建议,不要擅自使用中医方药,应该在糖尿病治疗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的评估、指导下使用。

  3.不要盲目崇拜或者排斥中医药

  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上有很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法,但是中医药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不要过于盲目的迷信中医中药,更不能在绝望的时候把中医药当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另外,中医由于其独特的医疗理论和思维方法,常常不被人理解和接受,有时会被人污蔑为“伪科学”,与巫医巫术划等号,这显然也是不公平的。用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的看待中医药,是比较冷静、理性的方法。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广大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因此,不存在中医西医谁好谁不好的问题,也不存在谁强谁弱的问题。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户服务邮箱:200899936@qq.com 客服QQ: 200899936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