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风云人物 > 于力:守护孩子的铿锵天使

于力:守护孩子的铿锵天使

中国虎网 2006/3/31 0:00:00 来源: 未知
她是一名充满爱心的儿科医生,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啼哭声中,她已经度过了20多个年头,孩子对她的称呼也从妈妈变为了婆婆; 她还是一位坚强的女性,走过被白血病病魔侵蚀的岁月,她的生命愈挫愈坚;她更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承接了多项广东省的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奖。   【人物名片】   于力: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儿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广州市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儿科肾脏病协会(IPNA)委员;广东省儿科肾脏病学会委员;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广东省《实用医学杂志》、《广东医学》编委。   1997年至今,于力先后承担广东省科委、广东省医学科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医学院、广州市卫生局等10余项重点课题。在1996~2001年进行的“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临床研究”中,她的研究成果获得2001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以及200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她本人曾在1999年度被广州市卫生局记三等功奖励;2001年度被授予广州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3年获第二届广东省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被授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3月获得“羊城十大杰出女性”称号。   【人物•印象】   “逮”住于力并不困难,不用外出开会的时候,她一定在病房或者门诊,不过要让她花一点时间来接受采访,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她每周二要在专家门诊呆上整整一天,这一天要看五六十个小病号,多的时候甚至有七八十人,忙得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按时下班和吃饭了;作为儿科主任,业务、医疗、管理、科研,一项也不能忽略;她还带了8个研究生,白天忙工作,晚上还要给学生修改论文、制订下一步的科研计划。   在广州工作的9年时间里,她申请了广东省大大小小十几项科研项目,并且多次获奖。熟悉她的一位同事这样说道:“如果一天有25个小时,那么多出来的那1个小时也一定会被她用在工作上,有时候真的无法想象——一个曾经的白血病患者,怎么能有如此旺盛的精力?!”   在于力的背后,究竟是什么给了她如此巨大的动力?“我想是因为我喜欢儿科吧,这是我的特色,我舍不得丢掉这个专业。”——于力对记者说这句话的时候,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而非豪迈的口号。   其实,于力与其他医生并没有两样。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如果不是一口乡音未改的普通话,不了解她的人常常会因为她娇小的身材和说话时婉转的语气,误以为她是在南方雨水滋润下长大的小家碧玉。她会在办公桌上放一瓶玉兰油,空闲时抹一抹;偶尔有空,五音不全的她也会去唱K,唱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喜欢。而当她穿上白大褂走进病房的时候,从她身上透露出的是朴素和平实。她曾经自嘲地说:“在儿科,需要的就是爱心,时间长了,我都变得有点婆婆妈妈了。”当她患白血病住院的时候,她也曾经绝望和流泪,“当时,我真的以为我回不来了”。当她回到家里,丈夫的关爱永远是她最幸福的港湾,“在我病好以后,家务活都是他做的,他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很感谢他”。   【人生画卷】 儿科的爱心天使                             1983年,于力大学毕业后在河北当了一名儿科医生。儿科是一个永远没有安静的地方,家长急,小孩哭,但是作为医生,永远都要面带笑容。从参加工作到1996年赴广州工作,再到1997年被发现患有白血病,直至治愈后重新投入工作,于力已经记不清治愈了多少孩子,每一件事在她的眼里都很普通,她甚至无法说出从医这么多年来令她难忘的一件事,不过她的同事却向记者讲述了被于力“遗忘”的那些事情。   儿科曾经有一位名叫黄敏的白血病患儿,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经过3年多的治疗,她的病情得到了完全缓解,眼看着幸福即将重新降临,然而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在2005年也检查出患有白血病,阴云重新笼罩着这一家子。于力知道后,亲自带着小黄敏的父亲到血液科联系住院事宜,并安排护士长为他们提供了一处免费的住房,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于力还带领科室的同事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买来了床单和蚊帐等生活用品。在小黄敏的父亲住院后,她还经常去血液科看望他,用自己战胜白血病病魔的经历来鼓励他振作精神,这令黄敏一家十分感动。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件,于力还曾经为家庭困难的患儿捐款;在天冷的时候,她总会把冷冰冰的仪器暖热之后再给孩子检查,这些细节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她的爱心却在这不经意间流露。   一般来说,儿科的肾病患者只收治14岁以下的,年龄大的就应该转到肾内科,但是于力的病人却有15~16岁的,甚至还有18岁的,这些都是她的老病号,他们不愿意转走。于力说,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小孩叫她妈妈,现在的称呼已经改成了婆婆。时光荏苒,岁月的流逝让于力感慨万千,年轻的时候,日子简单而快乐,而现在,用一个字形容,除了“忙”还是“忙”。 从中间力量到中坚力量   忙,是从读研究生开始的。   1992年,于力考取了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北医)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杨霁云教授。杨霁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小儿肾脏病学专家,她曾经在亚洲小儿肾脏病学会担任理事。杨霁云教授的敬业和严谨给于力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时,杨霁云教授白天出诊,晚上则逐字逐句地给学生修改论文、指导科研、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这让于力感触颇深(现在,作为硕士生导师的于力也和恩师一样,白天在医院忙碌,晚上则审阅学生的文章,常常工作到深夜)。   杨霁云教授完全按照博士的标准来要求于力,这对于力以后的工作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那时的她已经34岁,有家有小孩,而她的课题——《地塞米松对系膜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在当时又非常前沿,于力不得已把所有的寒暑假全部“贡献”给了实验室,以至于回家都成了一种“奢侈”。1995年,于力的毕业论文被第六届亚洲国际儿科肾脏病会议组委会选中,获其资助赴香港参会并发言。出席此次大会的,绝大多数都是工作了多年的研究人员,只有两位学生,于力是其中之一。   1996年,硕士毕业的于力被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广一医院)“挖”到手,来到儿科。那时广一医院的儿科,要么是刚刚工作的年轻医生,要么就是即将退休的老医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于力的到来,成为当时儿科惟一的“中间力量”。   和于力一起来到广一医院的,是她从北医带来的价值十几万元的仪器和试剂。说起这些仪器和试剂,于力止不住有些兴奋。当时,北医有不少留学归国人员,他们从国外带回了一些先进的仪器,而那些被淘汰的旧仪器,甚至一些用了一半的试剂都成为于力“觊觎”的对象。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向几位相熟的老师“讨要”,没想到老师竟然同意了。兴奋的她从中“淘”了不少宝贝,其中最值钱的是一台老式电泳仪。后来在收拾行装准备托运到广州的时候,于力惊喜地发现,这些一点点收集来的仪器和试剂竟然装了整整3大箱。   当时的广一医院儿科还没有实验室,于力四处打听,终于在一栋旧楼房里找到了一间空房,她把收集来的“瓶瓶罐罐”一一摆好,儿科实验室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虽然条件简陋,但是于力已经十分满足,因为她的课题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了。   1997年,于力的科研课题“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临床研究”获得广东省医学科技基金的支持,这是她硕士研究工作的深入和继续。为了这项课题,身患白血病的于力甚至用生命作为筹码。而该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获得了2001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200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2篇,其中8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     除了进行科研,于力还在广一医院儿科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例如进行难治性肾病和婴幼儿肾病肾穿刺活检,开展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疗法,并成功抢救了数十例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肾小管酸中毒、尿毒症晚期患者,使广一医院在儿童肾脏病诊治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她还开展了3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获得成功。2005年,广一医院的儿科病床使用率为108%,而5年前,这个数字仅为69%。   “记得我硕士毕业时,广一医院的领导曾经说,儿科缺乏中间力量,但是他们更希望我能够成为中坚力量。”谈及这些年所取得的成果,于力这样评价自己,“我希望我达到了医院的要求。” 白血病前不倒的铿锵玫瑰    于力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日历,上面密密麻麻地做满了记号,她每天都有不少事情要做,让人很难想象,这位任何时候都精神抖擞的女性,曾经遭受过白血病的侵袭。   那是她到广州工作刚刚一年的时候,严重的不适迫使她不得不放下工作去检查,而结果让人触目惊心——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当时,我觉得我这辈子就完了。”身为医生,于力知道白血病意味着什么,拿到检查结果的那一刻,她的心里已经萌生出一丝绝望,“医院决定让我去北京治病,我想我肯定回不来了。”    临走之前,于力把自己辛辛苦苦“攒”来的实验室好好整理了一番,然后把仪器、剩余的2万元科研经费都交给了同事;之后,她又一遍遍交待科里的医生,并且在电话机上贴了一张纸条:“假如有病人找我,就说我不在,千万不要说我病了”——她觉得,医生既然是抗击病魔的战士,就不能成为它的俘虏。   就这样,带着一点“一去不复返”的担忧,于力以病人的身份,回到了阔别不满2年的北京,住进了北医附属医院。她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她的内心弥漫着颓废和绝望,但是那段时间,家人都到北京去照顾她,那份关心支撑着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曾经有人说过,凡是与死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户服务邮箱:200899936@qq.com 客服QQ: 200899936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