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健康家园 > 中共张掖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张掖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国虎网 2010/12/14 0:00:00 来源: 未知
(2010年12月8日中国共产党张掖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推进张掖市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张掖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紧跟全省跨越发展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结合张掖实际,市委全委会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坚持从市情出发走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1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发展改革的巨大压力,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深化市情认识,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创新完善发展思路,确定并认真落实“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以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为战略目标,狠抓生态建设、现代农业和通道经济三项重点工作,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政策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军民合用机场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滨河新区建设初具规模,从根本上提升和优化了张掖的区位优势;着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黑河湿地保护、退耕(牧)还林(草)、防沙治沙、节能减排等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张掖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相继命名,初步奠定了张掖在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的战略地位;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设施农业、玉米制种、马铃薯、肉牛等优势特色产业在改造提升中不断发展壮大,现代节水、高效、绿色农业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着力加强和改进民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纵深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市上下对事关张掖科学发展的根本认识有了新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有了新拓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是全市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发展和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民生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也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眼长远打基础卓有成效的五年。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新的挑战。综合研判未来五年发展形势,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有新变化,但经济全球化大格局没有改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有新变化,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省内推进发展的举措有新变化,但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没有改变,省内外环境对我市加快发展总体有利,我市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特别是受资源环境约束,绿色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为我们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国内环境看,内生型发展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发展基点,扩大内需将成为常态化措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巨大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市经济增长空间;中央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批复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在产业优化升级、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将进一步拓展我市产业发展空间。从省内环境看,省委“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市在河西走廊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在经济通道和战略走廊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商贸物流、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条件更为优越。从市内支撑条件看,“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我市加快发展的基础;区域发展定位和建设“四市”战略目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使我市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展现后发优势,实现新跨越。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总体上将进入一个发展增速减缓和结构转型加快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市工业基础薄弱,传统农业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较多,我们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既要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又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增强机遇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科学发展。

  3 .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战略目标,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大力推进十大工程,不断拓宽三条路子,发挥比较优势,展现后发优势,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社会稳定,努力推动张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牢牢抓住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注重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动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生态立市方向。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维护绿洲生态系统,培育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市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必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优先促进就业,不断完善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使全市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着力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统筹协调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总揽全局、重点突破,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适应,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各种构成要素良性互动,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4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紧跟全省跨越步伐;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层次和水平明显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经过五年的奋斗,把我市初步建成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构筑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战略,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生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实现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要积极顺应国家战略意图,把国家利益与我市的特色、“三农”的出路紧密结合,以此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洲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5 .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建绿洲”,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和保护工程,不断提高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工程,加强荒漠化治理,恢复扩大荒漠区植被,构筑“绿色长城”,阻挡风沙侵蚀,维护绿洲生态安全。加快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促进流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以绿洲安全维护生态屏障。积极探索建立以天然林管护补偿、天然草原补偿、水资源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争取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资金,建立祁连山、黑河流域生态补偿试验区。6 . 建设生态经济。深刻认识生态的基础性和绿洲生态的脆弱性,利用张掖生态的独特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把城市、绿洲、可持续集成结合,积极申报建立张掖生态经济示范区,跨越阶段建设生态文明。认真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产业间的彼此利用,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的循环,大力发展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循环经济。坚持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彰显城市特色,增强聚集人口和生产要素能力,努力建设西北地区宜居宜游宜商生态城市。改造提升老城区,依托湿地资源加快建设新城区,完善服务功能,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点。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用水结构转变,努力提高水的投入产出效益。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退耕还水还湿地,恢复和扩大天然绿洲面积,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积极挖掘拓展生态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切实推进国民经济各领域、生产生活各环节节能减排,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切实解决工业污染、重点流域水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农村面源和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对生态建设、节能环保的支持,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7 . 发展生态文化。加强生态环境法制教育和科普宣传,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坚持办好绿洲论坛,为生态城市的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为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打造高层次、特色性、国际性的学术节会品牌。保护和开发生态文化资源,建设生态文化保护区和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维护生态文化多样性。倡导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绿色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和生态县区、乡镇、村社、单位等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是张掖的基础和优势,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节水高效绿色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完善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8 .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实施全国、全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坚持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要求,全面提升玉米制种、高原夏菜、设施葡萄、马铃薯、肉牛等特色产业,建设全国优质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优质肉牛生产加工基地、面向东南沿海、港澳和中亚市场的绿色蔬菜基地、西部地区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和种薯繁育基地、西北高原反季节设施葡萄基地。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出口企业,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强化规划引导,加大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加快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将其潜心打造成集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为一体的“三农”综合试验示范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向基层扩散。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以批发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农产品直销点、食品超市、连锁超市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9 . 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技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凸现农业的公益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强劳务协作,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劳务经济的层次和质量。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鼓励农民扩大经营性收入范围,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10 . 积极推进农村制度创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加快发展林产业的积极性。加大服务“三农”工作力度,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增加农业信贷投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销组织,支持农民跨区域成立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能力。推动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在城镇化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城乡结构调整。科学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大力培育通道经济

  通道经济的无限性,决定了张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要牢固树立为人服务、发展自己的理念,放眼青、蒙、新等周边地区,立足立体交通枢纽和区位优势,扩大通道截面,培育通道物质流,改善通道软硬环境,构建开放性经济圈,使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流动更加活跃和通畅,推动通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1 . 全面提升通达能力。积极配合做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州至张掖铁路三四线建设服务工作,优化提升东西交通通道。建设军民合用机场,争取设立通航起降点,拓展航空通道。积极争取建设西宁—张掖—阿拉善盟高速公路张掖段,打通南至青海祁连县的通道、改造北至内蒙古阿右旗的公路,加快通县二级公路、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形成南北贯通、东进西出、纵横交错、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快实施农网、城网改造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电力供给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电子公务和电子政务,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和移动宽带通信网,建成快捷顺畅的信息高速公路。

  12 . 做大做强现代旅游业。积极顺应全省及周边大旅游格局形成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做大通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和战略性新型产业来培育。以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反季节休闲旅游,促进红色旅游,带动常规旅游,努力把张掖打造成体验“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旅游目的地和丝绸之路旅游线上新的旅游热点。积极推动区域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南与青海祁连、门源县的生态旅游相结盟,北与内蒙古阿右旗沙漠旅游相联合,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整合全市优质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组团开发,集中力量争创一批4A级、5A级景区。充分挖掘“金张掖”悠久的历史文化,举办文化旅游节会,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魅力。加大优质旅游资源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张掖知名度。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加快游客服务中心、星级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13 .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张掖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明确产业定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完成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升级。积极面向南北两大高原谋求地区合作,建立商务合作开发区,为高原腹地资源加工外运搭建平台,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大力发展新能源及高载能产业,依托特色农副产品、优势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加工业,积极融入河西新能源基地,争取更多产业分工与合作份额。加强冶炼渣、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展工业放散气体循环利用,推动清洁生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现有传统工业企业的改造提升力度,推动转型升级,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14 .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立体交通枢纽优势,着眼建设大通道,积极抢占丝绸之路商业贸易制高点,重点搭建面向内蒙、青海、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商贸平台。以东西通道为重点,以市区为中心,着力构建高效、便捷、通畅、安全的现代运输和物流体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依托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公路物流园区,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建设综合性区域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企业和民间贸易组织的纽带作用,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民间经济贸易,拓宽合作空间,推动通道经济发展。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科技和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关键。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5 .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视张掖医专建设,支持河西学院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建立高中学历文凭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积极稳妥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鼓励和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和规范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教育投入机制。

  16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支持和组织科技人员到基层创新和创业,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拓展科技合作的领域、途径和形式,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取原始创新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17 .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为主、高端引进的原则,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围绕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等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引进急需人才智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张开展重点产业项目调研指导,拓宽人才柔性引进使用的有效渠道。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重才、育才、聚才、用才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发展人才市场,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和履行政府职能的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民生项目和投资,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8 .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行动计划,做好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和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鼓励全民创业,推动城市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严格落实农民工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发展就业中介服务,完善就业援助制度。

  19 .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整合城乡医疗资源,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探索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廉租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着力发展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国家级综合养老示范基地,支持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

  20 .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打造一批重要文化成果。以现代传媒、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化旅游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狠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加强监管,促进有序竞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建设市级综合性体育场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

  21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高度重视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和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应网络时代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积极探求网络舆评的发展规律,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和群防群治网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狠抓社会化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社会面控制,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调控监管,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稳定。加强殡葬管理改革,做好规划引导,切实遏制相互攀比乱建坟墓的问题,使之文明规范有序。

  七、推进改革开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坚持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扩大开放,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强大动力。

  22 .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拓宽政务公开渠道,完善听证会制度和重大决策前的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健全决策程序和民主监督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加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强化审计监督,确保公共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23 .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建设等领域。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培育和发展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整顿,促进资源依法、有序、集约、高效、可持续开发。

  24 .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市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与战略投资者对接。顺应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导向,在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湿地保护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加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力度。转变招商方式,注重从“增量”向“提质”转变,从以优惠政策引资向以完善投资环境引资转变,从“饥不择食”式的引资向有重点有方向的选资转变,从注重引资向引资引智并重转变。坚持既要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也要营造公开公平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执法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使各类生产要素聚集流动更加活跃通畅。

  八、为实现“十二五”目标而团结奋斗

  25 .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根本保证。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主线,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认真研修科学发展观这门主课,落实科学发展第一要务、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责任、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努力提高把握谋划全局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确定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26 .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重视和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大力加强村民、城市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提高执法水平,维护司法公正。

  27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打牢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陈规陋习,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恶、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继续做好拥政爱民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28 .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按照全省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的要求,深入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市建设,推动各民族团结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影响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基本实现游牧民定居,推动民族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充分发挥我市教育、卫生和养老服务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同青海、内蒙古等周边民族地区资源共享、合作发展机制,推动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

  29 .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干部作风至关重要,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创新学习,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坚决与那些我们已经熟悉了的、做顺手了的、习惯了的但不合时宜的思想和做法决裂,切实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开拓创新推进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实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励精图治,真抓实干。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快节奏,持之以恒,顽强拼搏,超常规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善于抓主要矛盾,抓典型示范,抓薄弱环节,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科学发展前景美好,战略机遇十分宝贵。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户服务邮箱:200899936@qq.com 客服QQ: 200899936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