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医药进出口 > 2009年度蜂王浆产品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2009年度蜂王浆产品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国虎网 2010/3/16 0:00:00 来源: 未知
   2009年,我国大部分蜂王浆产品出口金额和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消费萎缩,对我国蜂王浆产业造成的影响日渐明显。
 
  2009年,蜂王浆出口542吨,金额1202万美元,平均价格22美元,与2008年相比,数量下降40%,金额下降37%,平均价上升4%,单价上扬也没能逆转出口总额下降的趋势,蜂王浆出口量价齐跌的状况尚属近年首次。此外,冻干粉出口249吨,金额1546万美元,平均价达到62美元,数量上升8%,金额上升4%,平均价下降4%;其他蜂王浆制剂出口644吨,金额803万美元,平均价达到12美元,数量同比下降11%,金额同比下降18%,平均价同比下降8%。从整体趋势看,我国蜂王浆干粉出口尚呈增势,但增势明显放缓,增幅同比下降40%,蜂王浆和蜂王浆制剂出口不容乐观,蜂王浆制剂出口数量连续3年出现同比下降现象,今年数量、总额、单价共同陷入跌幅困境,更是近年罕见。
 
  蜂王浆出口市场形势分析
 
  1.出口市场呈现萎缩
 
  2009年全球与中国开展蜂王浆产品(蜂王浆、冻干粉、王浆制剂)贸易的国家为48个,比2008年减少3个国家。其中,蜂王浆对亚洲市场出口萎缩明显,量、价跌幅均在40%以上,对欧洲市场出口金额跌幅也超过10%,对美洲和大洋洲出口呈现增幅,但不足以扭转蜂王浆出口颓势。冻干粉对亚洲、非洲、欧洲出口均为增幅,特别是对亚洲出口,量、价增幅都超过20%,对美洲出口降幅较大,特别是对美国出口下降造成了冻干粉出口增幅明显放缓。蜂王浆制剂出口在亚洲、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都出现下降。
 
  2.日本仍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
 
  2009年蜂王浆和冻干粉对全球出口总量为791吨,2747万美元,对亚洲出口总量为859吨,总价值为519万美元,占对全球出口的65%。
 
  日本作为主要出口市场,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对日本出口总量共计450吨,占我国口总量的57%。其中,蜂王浆出口318吨,同比下降53%,冻干粉出口132吨,同比增长43%。对日本出口创汇总额1624万美元,占对全球出口的59%,同比2008年的2504万美元下降35%。其中,蜂王浆出口737万美元,同比下降48%,冻干粉出口887万美元,同比增长38%。但由于气候原因,2009年蜂王浆产量有所减少,国内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另外,企业出口检测、蜂农培训、产品质量溯源性管理等成本费用上升,蜂王浆企业的经营利润增幅并不明显。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我国对欧洲的出口总量基本持平,全年出口蜂王浆112吨,同比下降6%,冻干粉31吨,同比上升13%。对欧洲出口总额454万美元。蜂王浆对法国、意大利、荷兰出口下降明显,对德国、西班牙出口上升;冻干粉对德国、意大利出口下降明显,对荷兰、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出口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蜂王浆作为保健品的天然性和安全性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有客户和市场需求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对欧洲出口所占比重一直较为稳定。
 
  从总体形势看,中国蜂王浆出口对日本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出口产品以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日本市场的晴雨表左右着出口企业的效益,虽然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不能够化解今后出口经营市场发生的重大变化风险。
 
  3.蜂王浆制剂出口数量、金额、单价三路滑坡
 
  蜂王浆制剂出口数量比2009年下降11%,金额下降18%,平均单价下降8%。2009年,蜂王浆制剂出口到全球48个国家,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双下滑的有20个国家,其中对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出口跌幅较大;出口出现三路滑坡的有7个国家。全球与中国进行蜂王浆制剂贸易的48个国家中,数量同比呈现增长的为19个国家,金额同比呈现增长的为15个国家,单价增长的为21个国家。
我国蜂王浆产品出口的瓶颈
 
  1.国际市场技术壁垒
 
  近年来,我国蜂王浆产品出口屡屡受阻:2002年,欧盟突然暂时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产品,使我国蜂王浆产品的出口首次在国际市场上遭遇技术标准的限制;2006年5月,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又使我国蜂王浆出口企业损失惨重;当前,又一影响我国蜂王浆出口的障碍是《美国膳食补充剂行业cGMP实施规定》,该规定要求,到2010年以前,美国将对所有生产和销售维生素/矿物质制剂、植物类制剂和各种膳食补充剂的公司强制实施GMP改造。上述规定虽然都含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因素,但是从中不难看出,国际市场对于保健品的质量监控日趋严格。我国蜂王浆产业历经考验和挫折后,渐已成熟,但是对日本市场的高依存度,以及以原料性产品出口为主的特点,仍然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
 
  2.日本市场高度依存
 
  分析近十年我国蜂王浆产品的出口情况可以发现,我国蜂王浆出口的主要市场一直是日本。2009年,我国蜂王浆出口到2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市场有12个,在百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只有日本。对日出口渠道相对畅通,但是由于质量问题,每年都有遭到日方通报的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这既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声誉,也招致日方对我国蜂王浆产品检测更加严格,进而使我国所有对日出口企业检测成本增加。我国蜂王浆出口对日本市场的高依存度,也导致日本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我国蜂王浆出口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带来严重影响。
 
  3.出口产品大多为原料性产品
 
  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是困扰我国蜂王浆行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虽然是蜂王浆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是由于出口的产品大多为低附加值的原料性产品,而且企业主要以价格竞争作为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导致在对外贸易中实际获得的利润非常微薄,大部分利润流入了国外品牌厂商和销售商的囊中。
 
  蜂王浆出口企业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拓
 
  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蜂王浆企业在开拓新兴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新兴市场的开拓程度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平衡出口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所以,企业需要在稳定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开辟新兴市场的力度,避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
 
  2.向蜂王浆出口强国迈进
 
  中国是蜂王浆产品出口大国,但绝不是出口强国,出口产品以原料为主。首先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品牌产品,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展,让中国蜂王浆以高档滋补品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市场;其次要加强国际标准的建设,目前蜂王浆国际标准建设已经进展过半,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国已对中国提出的议案做出首轮复议;第三,要规范生产过程,尽快实施蜂王浆出口生产资质管理,提高我国蜂王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告别“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
 
  在蜂王浆产品大量出口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特别是蜂农却没能获得最佳的利润回报,大部分利润流入国外品牌厂商、销售商手中。目前中国蜂产业还处在发展之中,原料性产品是主要出口产品,价格竞争仍是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而且成本、汇率等因素还在不断地挤压蜂王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样不但严重损害蜂农利益,还会影响企业技术投入后劲,削弱中国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制造升级、产品差异化和品牌战略是下一阶段蜂王浆产业的重点工作。(医保商会中药部)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户服务邮箱:200899936@qq.com 客服QQ: 200899936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